宋代陳去非的詩作《 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國古人對香的評價:

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 爐煙裊孤碧,雲縷霏數千; 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熏性無變遷; 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2015/7/3

正宗印度老山根檀香木雕件-鍾馗(邱華海--小海 遺作)


「技巧可從師學習而來,但臻致精巧尚需靠三分天份和七分的努力。」邱華海就是這麼一位從木雕師傅蛻變成聞名的木雕藝術家。雕刻家邱華海民國三十九年出生,台灣省台中縣人,自小學徒做起,他在艱辛的雕刻歲月中,己默默地走了二十多年,早期他深知一味追求商業化作品,是無法解決創作的瓶頸,自我發揮潛意識的創作理念,他毅然決然地向楊英風教授,段天白教授與廖修年教授請益,並接受了在雕刻技巧上的指導及塑造的觀念一個技術經驗富的師傅,再加上名師的指導,在創作的藝程上自然能發揮潛能,不論造型、手法、表情及個人風格的營造,均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