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也不單單是芳香之物,而已成為怡情的,審美的,啟迪性靈的妙物。如蘇軾的《和魯直韻》、朱熹的《香界》
《和魯直二首》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香界》
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
真成佛國香雲界,不數淮山桂樹叢。
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
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正宗印度老山根檀香木雕件-鍾馗(邱華海--小海 遺作)
「技巧可從師學習而來,但臻致精巧尚需靠三分天份和七分的努力。」邱華海就是這麼一位從木雕師傅蛻變成聞名的木雕藝術家。雕刻家邱華海民國三十九年出生,台灣省台中縣人,自小學徒做起,他在艱辛的雕刻歲月中,己默默地走了二十多年,早期他深知一味追求商業化作品,是無法解決創作的瓶頸,自我發揮潛意識的創作理念,他毅然決然地向楊英風教授,段天白教授與廖修年教授請益,並接受了在雕刻技巧上的指導及塑造的觀念一個技術經驗富的師傅,再加上名師的指導,在創作的藝程上自然能發揮潛能,不論造型、手法、表情及個人風格的營造,均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