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也不單單是芳香之物,而已成為怡情的,審美的,啟迪性靈的妙物。如蘇軾的《和魯直韻》、朱熹的《香界》

《和魯直二首》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香界》 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 真成佛國香雲界,不數淮山桂樹叢。 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 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2011/5/4

文人與香的關係


文人與香的關係

 
中國文化中,文人與香有著不解之緣,大約魏晉以後,文人的生活中開始有了這樣一位雅士相伴。 而文人與香的關係在唐宋以後更加生活化。


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


衣需香熏,被需香暖

公堂之上以香烘託其莊嚴

松閣之下以香裝點其儒雅

閱金經需裊裊香煙調和身心

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

幽窗破寂,繡閣組歡,香雲一爐可暢其神而助其興

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香何以為聚

既然案頭燃香,自然筆下也要寫香

   確實是書香難分了。香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焚香場景:祭祖拜神、宴客會友 , ​​撫琴坐禪 …… 裊裊香煙 , 卷舒聚散 , 頗助於營造肅穆、親切、高雅、溫馨、恬淡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