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5/9/14

漫話燒香 ------摘自《尋根》2001第10期

漫話燒香 ------摘自《尋根》200110
  
佛寺在信徒、香客心中是頂禮膜拜的神聖場所,步入這個精神家園,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真誠呢?無疑,禮佛上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過燒香、許願、磕頭、合十、問訊等動態行為,與佛、菩薩溝通,完成內心的希求祈願。縷縷清煙,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然而,燒香磕頭是對佛禮敬的表現形式,如果從它的內在層面作些探究,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遠古先民在掌握火的使用後,燃燒柴木時,發現了香木、香脂有散香溢神的作用,受此啟發,先民從芳香植物或動物分泌物中提取天然香料,用於驅蟲、熏燒、敬神等,並有意識地將香木、香脂直接焚燒,升煙祭天。

具體祭法為:將犧牲和玉帛置於柴上,燃燒升煙,表示告天,《周禮》: 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 橪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注:禋之言煙。三祀皆積柴—— 燔燎升煙,所以報陽也。疏: ,芬芳之祭。

據《禮記·效特牲》:周人尚嗅,灌用 嗅,郁合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注:祭必先求諸陰,故牲之未殺,先酌酒灌地以求神,以 之有芳氣也。又,搗鬱金香之汁,和合酒,使香氣滋甚。”“灌地之後,蕭合黍稷,嗅陽達於牆屋。注:蕭,香蒿也。
  
祖先燒香有明確的目的,有專門掌握燒香的人,這種現象在世界範圍內也十分廣泛,歷史悠久。
  
古埃及人從阿拉伯和索馬里沿海地區引進芳香類的樹木,把香當做宗教儀式中使用的重要用品;巴比倫人在祈禱和占卜時,往往也焚香,預告神明,關注祈祀之事,西元前8世紀希臘人也有燒木頭或樹脂的習俗,以供奉神明或祛除惡魔;羅馬人先是焚香木,後來引進了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使用;基督教會於西元4世紀開始在聖餐禮上焚香,希望教徒的信願上達於天,又表示聖徒的功業。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猶太古教也都有焚香致禮的習俗。

  
佛教是圓教,不僅解行圓滿,而且對俗諦主知也有圓滿解釋。
  
佛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特別早晚誦經功課中,起口便誦爐香贊
  
在佛前大供,有唱戒定真香贊或唱爐香贊等。焚香而作讚歎之語,是禪誦次第之首,禪香之燃,當列第一。
  
燒香又稱焚香、拈香、告香、撚香、插香等。
  
禪宗注重拈香之稱,常於種種場合拈香。如:開堂之早,祈求聖壽萬歲之拈香,稱為祝聖拈香。
  
法會之時,為出席敕使祝福之拈香,稱為敕使用權拈香。
  
接嗣法燈所作之拈香,稱為嗣法拈香。此表明師承關係及感念師恩之情也。
  
為諸佛菩薩、檀越(施主、信徒)等拈香,稱為佛事拈香。通常燒香以線型香為主,點燃後,用物輕輕煽去火苗,雙手持香舉到額頭,香頭對準所禮之對象,片刻,漸次插入香爐。一般三炷香即可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敬禮。
  
為什麼把燒香作為佛事中首創的項目呢?
  
香,梵語音譯為乾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識的分別物件。六根之一的鼻根,完成對香的判斷:
  
能令心生歡喜,心曠神怡;能培養諸根大種的,是謂好香。
  
能使人心生不悅,厭惡,能壞諸根大種的,是謂惡香。
  
沒有增益損減之分,非好非惡,是謂平等香,反之為不平等香。
  
香給予心所的快、不快、非快非不快,是通過鼻根傳達心識的,凡夫的心識在分別出善惡、好壞,這是一種本能的生理和心理運轉現象。香,能引發人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如在好香的滋養下,迅速向的目標歸依,所以說燒香是修道的助緣。
  
香,能通達人信心於佛,猶如佛之使者。

  
佛教不僅注重香的日常作用,又賦予香、燒香道德性能,這雙重性,反映在大乘佛教中的儀軌裏就十分明顯。如:磕頭、許願、燒香的人,一般稱為香客。

參拜寺院或納香資,均稱進香。施主為僧眾設齋食時,先以香分配給大眾,而行燒香繞塔禮拜之儀式。行香時,受香者須頌偈。

禪堂裏,在佛壇向右繞,跑成幾個圓圈,稱之跑香。坐禪開始時,以一炷香為起止時間,故坐禪也稱跑香

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的木板,形如寶劍。警策用功辦道者,稱為警策香板;用以懲戒違規者,稱為清規香板,用以警醒坐禪昏沉者,稱為巡香香板
  
佛家認為,燒香是攝心的表法,而內心的清淨,虔誠則是真供養,比形式上的敬香更重要,所以稱為心香
  
香在佛事中列為首品,焚香在四藝(焚香、插花、掛畫、品茗)裏,排在第一。

  
香有驅蟲、解穢、清神等妙用。
  
《永樂大典·醫藥集》記載有清神香方:
  木香(半兩、生切、蜜浸)降香一兩、白檀一兩、白芷一兩,將藥碾為細未,用大丁香二個,槌碎,水一杯,煎;浮萍香一掬,擇洗淨,去須,研碎裂汁,同丁香和勻,伴諸香,使勻入臼,杯數百下為度,撚作餅子陰乾。
  
在佛事中經常以混和諸香配成香水,用於灌木或諸物,道場的灑淨。
  
《敦煌古籍》中收錄有佛家香浴方。錄其一:
  菖蒲、牛黃、苜蓿、麝香、雄黃、合昏樹、白芨、芎窮,枸杞根、桂皮、松脂、郁金、香附子、豆寇、霍香等共32味香藥。
  它的作用是:芳香開竅、辟穢化濁,化瘀解毒,除惡殺蟲,通絡疏竅。
  
另外,《宋氏家要》、《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法苑珠林》,特別是明代《遵生人箋》中記錄有許多的香方、焚香等有關材料。
           


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