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4/5/8

古代香熏的起源與發展---轉載

古代香熏的起源與發展---轉載
金芷君 丁潔韻 上海中醫藥大學文獻研究所

編者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庶,生活品質日漸提高,香熏在許多城市裏普及開來,成了新貴的一種象徵。其實我國香熏活動起源很早,已有約三千年的歷史,和中醫藥關係密切。最初的香熏主要見於祭祀和公共衛生,逐漸拓展出美化生活的功能,且用香人群也從皇室權貴到文人士大夫,直至普通民眾。
  本版將從古代香熏的起源與發展、香熏的鼎盛時代、香熏在民間等三方面陸續介紹古代香薰活動,請讀者關注。
  
  宋代丁謂所著《天香傳》中雲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說的是用香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用來供奉神明,亦可達到辟穢清潔的目的。
  奉神明的祭祀香熏
  綜覽《周禮》、《詩經》、《禮記》、《左傳》等書,可知周代的祭祀分為祭天神、祀地祇、祭人鬼三部分,其中以天子郊祀祭天儀式為最高典禮。《禮記·郊特牲》和《詩經·大雅·生民》分別有焫蕭合羶薌取蕭祭脂的記載,即在祭天儀式的最後將蕭(艾)點燃,使其香氣與其他祭品的香氣混合,共達於天,供神靈受享,即如《尚書·周書·君陳》所言至治馨香,感於神明
  達蠲潔的醫療香熏
  商周時期,先民已經開始重視環境衛生,擇地而居、保護水源、注意室內外的灑掃和除蟲。據《周禮·秋官》所述,周王朝中設立有翦氏蟈氏等專職人員,負責王宮內外的環境衛生工作,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蟈氏掌去蛙黽,焚牡菊,以灰灑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蠱無聲,翦氏、蟈氏用的就是熏香(煙)除蟲法。《詩經·豳風·七月》中提到穹窒熏鼠,則反映了民間普遍的使用方法,即填堵鼠洞,煙熏滅鼠。
  生活、防疫之香熏
  其一,香熏衣被。這種方法至遲出現於西漢早期,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熏爐和竹熏罩的成套設備,用於香熏衣被。隨著時間的推移,此習俗由南方傳入北方,且因西域香料進入中原,漢宮中也開始流行香熏,《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寵妃趙合德最愛雜熏諸香,以致(坐處)餘香百日不歇。從漢明帝馬皇后曾以無香熏之飾來顯示自己的節儉,以為表率,可知當時熏衣已成風氣。
  其二,清潔居室。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四聯體銅熏爐,爐腹內有炭粒狀香料殘存,這種爐體由四個互不連通的小盒組成,可以同時燃燒四種不同的香料;廣西羅泊灣二號漢墓出土的銅熏爐內盛兩塊白色橢圓形粉末塊狀物,據推測可能屬龍腦或沉香之類的樹脂香料殘留物,可見當時焚香淨室已經進入了嶺南地區的諸侯王或貴族的生活中。
  到了東漢,用香熏來淨化環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如漢桓帝時詩人秦嘉任黃門郎時,就曾給妻子徐淑寄贈了明鏡、寶釵、好香、素琴,並在書信中稱芳香可以馥身去穢,麝香可以辟惡氣(《重報妻書》);漢末三國時曹操告訴家人房屋不潔,聽燒楓膠及蕙草;宋代洪芻《香譜》中所載漢建甯宮中香方,由黃熟香、香附子、丁香皮、藿香葉、零陵香、檀香、白芷、茅香、茴香、甘松、乳香、生結香等十幾味香藥組成,證實了東漢皇宮中製作合香用於熏燃的史實。
  其三,祛除疫病。秦漢時期疫病的流行使得防疫治疫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議題,用香藥來應對疫病成為當時的一大特色。據張華《博物志·異產》所述,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獻香,大如鸞卵,三枚,……後長安中大疫,西使……請燒所貢香一枚辟之,宮中病者登日並差,長安中百里咸聞香氣,芳積九十餘日,香猶不歇。又《千金要方·傷寒方·辟溫》所載雄黃丸(含有白芷、蕪荑、菖蒲等香藥)乃東漢建甯時南陽大疫之方,可內服或熏燒:漢建寧二年,太歲在酉,疫氣流行,死者極眾。有書生丁季回從蜀青城山來,東過南陽,從西市門入,見患疫癘者頗多,遂於囊中出藥,人各惠之一丸。靈藥沾唇,疾無不瘥卒中惡及時疫,吞如梧子一丸,燒一彈丸戶內
  此外,漢代還以香藥用於屍體防腐和周圍環境消毒,如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兩手各攜一內裝香藥的香囊,且棺槨記憶體有大量茅香、高良姜、桂、花椒、辛夷、槁本、杜衡、佩蘭等香藥。
  諸神皆用的祭祀香熏
  秦漢三國時期,同樣是祭祀用香,其應用範圍有了很大的擴展。秦漢時期,神仙思想盛行,秦始皇不懈追求神仙和長生不老;而漢武帝則更是以崇仙好道著稱,因而在以天地神鬼為物件的各種祭祀招真活動中,焚香的儀規愈演愈烈,如《漢武帝內傳》中載漢武帝燔百和之香迎候西王母;以及《洞冥記》所記載的武帝燃燒種種異香:元封中起方山像,招諸靈異,召東方朔言其秘奧,乃燒天下異香,有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磾香、塗魂香等等,雖是小說家言,但武帝將香用於各種與神鬼有關的場合顯然並非憑空臆想。為了迎合這種神仙思想,漢代十分流行象徵海上仙山的博山爐,如陝西茂陵漢武帝墓出土之銅塗金長柄竹節博山爐及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之錯金銀銅博山爐等。
  佛教約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在其發源地印度向有燒香的傳統,隨著佛教徒的到來,這種傳統也一併帶入。佛教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將香視作修持的法門。在日常的儀式中,用香作為佛、菩薩的供養;誦經時,用香來計時等等。只是此時佛教尚未廣泛傳播開來,故其影響範圍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