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2/5/1

香料植物被廣泛的製作成香品的用途


香料植物被廣泛的製作成香品的用途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

多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鬱(鬱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伴隨香爐的廣泛使用,熏香風習更為普遍。向皇帝奏事的官員也要先薰香(燒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 雞舌香 ”(南洋出產的丁子香樹的花蕾,用於香口)。

漢代還出現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籠”,以及能蓋在被子裡的“被中香爐”,即“熏球”。(由兩個半球形的鏤空的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個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裡搖擺晃動,容器內的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

熏爐(包括博山爐)、薰籠等香具也是漢代王墓中常見的隨葬品。
香文化在漢代的快速發展,漢武帝有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大規模開邊,通西域,統南越,開海路,在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同時也便利了南部濕熱地區及海外香料的傳入。

人們對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特點有了較深的研究,並廣泛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製造出特有的香氣,出現了“香方”的概念。配方的種類豐富,並且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治病的藥香。香”的含義也發生了衍變,不再僅指“單一香料”,而是也常指“由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合香” 。

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複合使用,這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在唐代,大批文人、藥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系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緻的分類:會客用的香,臥室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是專香專用了。